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相关实验室
教师节前夕,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教育部传来喜讯,平博pinnacle注册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被授予2014年度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荣誉的获得,为第30个教师节献上了一份厚礼。
环境学院拥有广西环境类唯一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在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工程硕士领域、5个本科专业同步招生,有在校本科生1400余人、研究生200余人。81名教职工中有博士生导师9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高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广西高校教学名师3人、广西优秀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广西八桂学者1人,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5人,广西卓越学者1人,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4人。多年来,环境学院团队大力弘扬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光荣传统,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团队文化建设,不断提升团队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努力打造具有奉献精和创新能力的“金牌团队”,为广西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培养了大量人才。
百川聚水 教育教学把控质量之源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基,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怎样才能切实提升教学质量,把控教育教学的生命之源?环境学院的领导班子进行了认真谋划,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的办学理念,狠抓质量生命线,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升华教育教学质量为抓手,加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力度,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建设质量工程平台成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突破口,围绕这个突破口,学院深入开展环境类专业特色建设理论研究与实践,以特色学科水污染控制工程为核心建设并获得了国家级精品课程、教学团队、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等11项国家级“十一五”质量工程项目和国家级“十二五”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并以此为基础发表教学研究与改革论文140余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及高等教育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余篇;出版了教学改革专著2部,《水处理工程实验技术》(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等特色教材12部已成为60多所国内院校相关专业的主讲教材或重要教辅资料;自主研发的《环境监测》等10余套获奖教学软件与课件先后被哈尔滨工业大学、广州大学和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等10多所高校采用;环境工程本科专业2010年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11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3年获批教育部“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同时,学院获得广西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教育教学质量和建设水平获得了质的飞跃。
师者若水 教海行舟强化学生素质
《道德经》有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作为一个整日与“水“打交道的团队,环境学院的教师们也习惯将水至真至纯、泽被万物的品质与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强调对学生润物无声的创新教育。“通过学科竞赛、科研实训让学生自己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挖掘学生脑海中‘问题意识’的源泉,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他们的学识素养和实践能力。”该院负责人介绍道。
学院的环境工程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后,每届“卓越计划”实验班的学生成为素质教育创新的最好的“实验田”:学生入校后通过遴选单独编班,学院为入选实验班的学生实行专门的平博pinnacle注册方案,选派优秀教师授课,对实验班学生实行导师制,在导师指导下,学生可根据兴趣特长和意愿,从大一就开始接受研究能力训练,参与研究课题,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或其他科研项目)以及海外游学、国内外校际学生交换上优先考虑安排。充足的资金必不可少,除正常的各类奖(助)学金评定之外,还设立实验班专项奖学金对学生进行激励。
其实不止在实验班,针对整个本科教学过程,学院设立本科生创新基金研究计划,鼓励学生开展与绿色教育相关的研究;创设本科生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联合培养制度;实施顶岗实习计划,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及工程能力;“环境保护春天行”以科技活动周的形式获广西优秀项目奖;学院的水污染控制实验教学中心为全国首批环境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年内7所高校600余人次学生来校开展创新实验;与兄弟院校结成共同体开展学生互换实验教学;与全球500强企业联合创建了“膜技术研究中心”校内创新实践教育科技园区,与区内知名环保企业建成校外的3个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以及其他24个工程实训基地(包含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可提供100余个顶岗实习职位,完全满足高年级本科生的实习岗位需求;与昆明理工大学和北方工业大学等高校开展校际交换生合作……种种举措拓宽学生专业视野,条条措施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青山绿水 服务地方提升创新能力
高校旺盛生命力的保持在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学院也不例外,在服务地方的实践中总结出了“以服务求创新、以服务求发展”的战略发展思路,紧扣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对学科研究方向的不断总结与凝练,做好“水”文章,强化科研服务地方的功能。
近5年来,共承担各类科研课题30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60多项,省部级项目50多项,科研经费7900多万元;获省部级科技奖励8项,获授权专利53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450余篇,其中三大检索250余篇。
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学院发挥专业优势,在服务地方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主持完成的国家重大水专项“高排放标准城市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实现了污水净化厂尾水提标排放且降耗10%,技术推广至南宁、桂林多家公司相关工程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主持完成的国家“863”项目对桂林市水环境质量改善和节能减排等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广西龙江镉污染、贺州铊污染等突发性水污染事件中,该院教师作为专家组成员参与事故应急处置,指导当地政府开展应急监测、沿岸水厂应急运行等工作;学院每年为广西环保企业和管理部门提供1500余人次的培训服务,提升了环保技术人才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学院筹建了广西水污染控制标准技术委员会,并起草编制了广西地方标准《高硫高氮有机废水治理技术指南》,为广西环境保护、青山绿水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师者若水,怀海纳百川之胸怀,存百折不回之毅力,汇涓涓细流,润殷殷学子,成江河湖泊,浩浩汤汤,不断奔涌向前,这就是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们最贴切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