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力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学科专业办学成果丰硕
五年来,学院针对专业建设和平博pinnacle注册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大力开展专业建设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不断推进课程资源、教学团队、实践平台建设和教学方法改革。2009年以来,学院“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团队获得了国家级教学团队,环境工程专业成为全国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和教育部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通过全国高校本科专业教育评估复评,“水污染控制技术”课程获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获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建宁水务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获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习基地,“水处理工程实验技术”获国家级规划教材等,还主持完成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教育部规划课题在内的国家级、省部级教学改革与研究课题20余项,在《中国高教研究》和《中国高等教育》等CSSCI及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教改专著2部。2014年,学院主持完成的“重融合宽共享强实践的地方高校环境工程本科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获得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为实现第一次党代会提出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取得突破的目标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二、以特色求创新,科学研究水平显著提升
学院在学科建设中不断突出特色、优化结构、凝练方向,有力地推动学科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持续稳步提升。5年来,先后获得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水利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环境科学与工程“十二五”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环境科学“十一五”广西重点学科,市政工程“十二五”广西重点学科,“重金属污染防治理论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和“农业环境与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两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岩溶地区水污染控制与用水安全保障”广西协同创新中心(培育),第一批广西院士工作站(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任南琪院士工作站),广西水污染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
五年来,形成了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团队、广西“八桂学者”(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团队、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广西危险废物处置产业化人才小高地等省部级科技创新团队,多名教师因科研成绩突出荣获“中国水业年度人物”、广西高校“卓越学者”、广西青年科技奖和广西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等荣誉。学院获得“863”计划项目、国家重大科技水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课题重大专项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近百项,年均科研经费稳定在1000万元以上,并呈现逐年增长态势。学院获得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逐年提高,主持完成科研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自然科学)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出版科研专著12部;发表科研论300余篇,其中SCI收录近100篇;获发明专利授权50余项。
三、发挥学科优势,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五年来,学院紧扣地方经济和行业产业发展需求不断总结凝练学科研究方向,强化服务地方的功能。主持完成的国家重大水专项(高排放标准城市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实现了污水净化厂尾水提标排放且降耗10%,技术推广至南宁、桂林多个相关工程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主持完成的国家“863”项目对桂林市水环境质量改善和节能减排等做出了重要贡献;学院教师作为专家组成员参与广西龙江镉污染、贺州铊污染等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置,指导开展应急监测、沿岸水厂应急运行等工作;每年为广西环保企业和管理部门提供1500余人次的重金属污染治理、监测技术和环境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服务,提升了环保技术人才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主持建立了广西水污染控制标准技术委员会,主持编制了广西地方标准《高硫高氮有机废水治理技术指南》(DB45/T995-2014),为广西轻工、化工和食品等行业高硫高氮有机废水治理技术的设计、施工和验收提供了标准规范,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
第一次党代会以来,学院在教学、科研、平博pinnacle注册以及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中开拓创新、积极进取,培养了一大批适应社会需求的环境类高素质人才,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2014年学院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